返回

卧马沟的冬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0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事,社会安宁的和自己家里的热炕一样让人踏实。能有啥事?肯定是好事,共产党一心为穷人谋利,想办法领着大伙往好日子里奔呢。卧马沟的群众看着官窑里彻夜不灭的灯火心里想的是好事。第二天起来睁开眼看见民兵们都背着长枪急匆匆地进了官窑,就觉得事情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动枪动刀的似乎比土改时候还要紧张。所以钟声一响,就都纷纷涌下来,人们都想知道卧马沟或是别的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和自己会不会有关联?

    耀先月儿听到钟声就不由人地感到一阵慌乱和害怕。钟声响了,民兵们也在坡道上开会开会地喊叫红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该不该去,能不能去。去吧,怕让人撵回来;不去吧,又怕人说:这么响的钟声把地主的儿子都请不下来,你想让贫下中农上来用八抬大轿往下抬呀。这样的话,村干部也是说过的。耀先月儿战战兢兢犹犹豫豫地拿不定主意,月儿怀里抱着儿子,坐在窑门口的捶棉石上,她清秀的脸上布满了忧郁。耀先又到崖口边的杜梨树旁向下面的场子上张望一阵,转回身看着月儿,问一声:“下去?还是不下去?”“下去。”月儿突然有了主意,她再说:“让撵回来,比让民兵上来拿枪赶下去好。”月儿的果决也激起耀先的勇气。“对,还是主动下去好。”耀先提起院里的两个小凳子,月儿把听话的新生安顿在崖口上,两个人一起向崖口下走去。

    真让月儿说中了,他们还没有走到坡底,就让背枪领着民兵的郭安屯给堵住了。郭安屯恼着脸,瞪着眼,吼着说:“你们也有资格下来开会?滚,滚回崖口上去。”耀先月儿呆呆地看着从坡道上下来的人们,默默地低垂下头扭身向崖口上去了。

    初冬的日头把皂角树下的一片大场子晒的暖暖的。场子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已坐下一片。坡道上除了郭安屯领着几个基干民兵在站岗巡逻外再没有走动的人影了。坐在前面桌子旁的吴根才见人差不多到齐了,就扯开宏亮的大嗓门说:“开会啦,都静下来,甭说话,听韩同生同志讲话。”

    韩同生把手撑在桌面上,开始洋洋洒洒地讲演起来,他先讲了一通当前的大好形势,讲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暖融融的红日头底下,听着韩同生冗长的和自己挂不上多少关系的讲话,满场上的人都有些昏昏欲睡。就在满场上的人浑浑噩噩听不进去的时候,韩同生话锋一转,把所有的人都惊醒过来,他说:“所以国家要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啥叫统购统销?就是国家要把捏在农民手里的余粮统统地收缴上来,由国家统一控制。这次粮食统购给咱们卧马沟下的任务是八百石,乡亲们,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很光荣的任务。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因为卧马沟的群众都是最基本的群众,除了崖口上的一家地主外,你们都是在土改中翻身的贫农,是共产党领导的土改使你们有了土地,使你们过上温饱幸福的好日子。现在国家搞五年计划,搞工业建设,需要你们手里的粮食,你们能不拿出来吗。把余粮卖给国家,就是爱国,就是光荣,就是对国家建设和工业化的最大支持……”满场子上的人都屏住呼吸,韩同生现在的话再不是点缀在遥远天边的一片粉红色的彩霞,他说出来的话字字句句都像鼓捶擂在牛皮鼓上一样,咚咚响地擂在坐满一场的卧马沟农民的脊背上。谁还再有迷迷瞪瞪的磕睡,就是最大的傻瓜听了这话也会惊慌地张大嘴巴。粮食,还能再有什么比粮食更让农民敏感的?

    韩同生继续说:“昨天我和三个村干部在官窑里开了一个很长的会,在会上我们根据各家土地面积的多少和土地质量的好坏,以及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大致拿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数字,就是说把各家各户存有余粮的情况大致排摸出来的,就记在这个本本上。”韩同生说话时特意把那个摆在桌子上的硬皮本拿起来扬扬。庄稼人的心,忽悠一下都提升起来,区里的干部不了解他们的底子,但是村里的三个干部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吴根才李丁民两个人,他两个基本上能摸清村里所有家户的底子。“这本本里的数字暂不公布。”韩同生把手上的本本重又放下,接着说:“我相信卧马沟的群众有这个自觉性,爱国光荣,谁不想光荣一回,把粮食卖给国家就是爱国,就是光荣。具体时间和任务是这样安排的,区里给我们卧马沟的收购任务是八百石,时间是十天,前三天各家各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工作队报数,后三天往官窑里交,剩下的四天扫尾结束往下马河粮站送。八百石必须完成,谁也不许打埋伏做隐瞒。基干民兵从现在起就日夜设岗巡逻,如果这期间发现有人转移、藏匿或是倒卖粮食一律按五类分子处理。”场子上一片寂静,没有一丝儿声息,人们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一片慌乱。“好了,会就先开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商量商量,天黑前就可以到官窑来报数。”

    坐满一场的人群里出现了骚动,不知是谁喊问一声:“出啥价呀?”骚乱的人群立马又肃静下来,这才是人人关心的实际问题。

    韩同生用硬硬的口气回答说:“国家牌价,挂在下马河粮站门上好长时间了,全国统一的价格。”

    哇——,场

第十一章03(2/8),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